卓思,客户体验,客户之声

撰文:羞涩的超人


“以客户为中心”、“客户体验战略”、“体验为王”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在过去一年里,我们无论与企业讨论什么,最终往往都会落回到“客户体验”这个主题。

 

当我们与企业交流越多,就越明显地感觉到:掌握客户体验精髓的企业少之又少。卓思总结了客户体验之“三问”:客户体验到底是什么?应当如何对它进行管理?又如何让一线员工掌握并实施?

 

客户体验是个“鬼” 

 

体验永远无法重复,世界上也不会有相同的体验。体验天生就是个性化的、动态变化的、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主观感受。

 

每当我们谈到体验的时候,实际上跟谈到“鬼”差不多:都听说过,但都没见过;都挺像的,也都挺不一样的;哪里都没找着,又好像哪里都有似的。

 

客户体验的不可复制性,对体验管理与实施战略构成了根本性挑战。


 

“鬼”不是这个世界的东西,客户体验也不是

 

尽管我们经历过信息爆炸、数据爆棚、技术爆发,但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认知,仍然主要来自于结构化数据。而结构化数据的世界里,是找不到客户体验的。

 

体验即感觉,而感觉永远是不能靠各种评分来简单量化的。当年火爆全网的“香蕉和枣一起吃会看到人生的走马灯”引发了诸多好奇,我们在看到一堆诸如“太臭了”、“腥10分,臭10分”的描述时,除了加强我们去体验一下的好奇心,丝毫没有引发其他波澜。但是,当我们看到“蘸了肥皂水的苍蝇味儿”这条评价的时候,一下子就被劝退了。

 

这个非结构化的客户原声让我们瞬间理解了“香蕉和枣一起吃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,尽管我们并没有吃“蘸了肥皂水的苍蝇”的经验。

 

因此,体验不是结构化数据世界能理解的,它属于非结构化世界。更具体地说,体验隐藏在广阔无垠的非结构化数据里。


 

全渠道客户之声分析:新时代的“宋定伯捉鬼”

 

客户之声是性价比最高的非结构化数据,因为它唾手可得,并且信息丰富,包罗万象。因此,对客户之声进行专业分析,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监测客户体验。

 

但是我们发现,99%的客户之声分析都是基于关键词的词频分析。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企业把客户之声做成了“词云”呢?答案是:如何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量化,存在相当多的困难。

 

因为客户之声实在是太不靠谱了!绝大多数管理者并没有接受过客户之声的“毒打”,对客户之声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:客户之声就像芝麻开门后面的黄金宝藏,能够告诉我们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办。但实际情况却是,能够说清楚“是什么”的企业都不多。

 

对于消费者而言,他们大多数时候只会关注自己的感受,并没有多余的时间、精力和义务去明确告诉企业:我的感受不好是因为什么,需要企业怎么办。

 

因此,客户之声分析的关键,在于建立客户表达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桥梁。而这座桥梁的基石,不是关键词,而是Know-how。所谓的Know-how,就是基于对客户表达特点的充分理解,同时叠加对于行业及业务管理的充分了解,形成的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”的能力。

 

可以说,Know-how才是“捉鬼”的灵魂。但是光有“灵魂”还不够,NLP技术才是实现客户之声批量分析的“肉体”。

 

因此,基于认知图谱而非知识图谱的NLP,是实现客户之声深入洞察的关键要素。

 

知语:客户之声洞察界的“孙悟空”,一键扫除魑魅魍魉,让客户之声洞察So easy!

 

“知语”是卓思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专业洞察全渠道客户之声的SAAS产品。它的出现,就是为了降低企业进行真正用户洞察的门槛,让更多企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客户之声中的无限价值。

 

当你使用知语的时候,你不用再烦恼数据怎么准备、如何清洗、认知如何建立、NLP怎样开发、样本数据谁来标注等问题。使用知语进行客户之声洞察,就跟把“大象关进冰箱只需三步”一样简单。